31个省份出生率揭晓:谁最高?谁在最底层?

- 编辑:必赢唯一官方网站 -

31个省份出生率揭晓:谁最高?谁在最底层?

东部沿海、东北地区成为全国“少子化”地区;西藏以13.87‰的出生率位居榜首;广东呈现“高城镇化、高流动性、高生育率”三重身份| 《财经》记者 孙英妮 编辑|近日,国家统计局编制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5》公布了2024年31个省份的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54万人,比去年增加52万人,出生率较上年增长。这是自2017年以来首次止跌反弹。业内普遍认为,2024年出生人口数回升主要得益于三大影响因素。一是前期疫情积压的结婚生子问题集中释放,二是文化影响力。龙年的生育优惠,三是一些地方鼓励真金白银生育的政策初见成效。 954万出生人口背后,各省份表现差异显着。总体来看,全国出生率总体呈现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欠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的趋势。东北地区的人口形势最为严峻,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出生率分别排名第一、第二、第三,广东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中“领跑”,呈现出“高城镇化、高流动性、高生育率”的三重身份。 31个省份中,有14个省份的出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77‰),其中10个省份的出生率大于8‰。其中,西藏以13.87‰的出生率位居榜首,其次是宁夏、贵州、青海、d 新疆,均超过10‰,广东以8.89‰的出生率排名第七。图表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25》黑龙江以3.35‰的出生率再次排名全国垫底。出生率最低的15个省份分别是黑龙江(3.35‰)、吉林(4.17‰)、辽宁(4.32‰)、上海(4.75‰)、江苏(4.98‰)、天津(4.99‰)、湖北(5.38‰)、内蒙古(5.52%)。广东出生人口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 2024年出生人口有10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河南、山东、四川、河北、江苏、广西、贵州、浙江、云南,其中,广东2024年出生人口将比去年增加10万,达到113万,成为唯一连续五年出生人口超过100万的省份,东部沿海、东北地区成为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过100万的省份。低利率国民广泛。 2024年出生率最低的15个省份中,上海、天津、江苏、北京、浙江、安徽等东部地区名列其中。这些省份的出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出“高城镇化、低生育率”的特点。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等东部沿海省份均出现负增长。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和经济发达省份的低生育率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首先,生存、护理、住房和教育成本太高。二是社会竞争和职场压力大。三是社会观念和婚育观念的变化。当前,经济发达省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创业。晚一点,晚点生孩子,甚至结婚但没有孩子。以上海为例,2024年上海平均初婚年龄将达到30.1岁(男性30.8岁,女性29.5岁)。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女性初婚年龄普遍在32岁以上。上海户籍妇女平均初育年龄从2015年的29.01岁逐步推迟到2023年的31.66岁。北京市老龄协会发布的《2024年北京老龄事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将达到514万人,首次突破500万大关。占总人口的2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比2023年增加19.2万人。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市政府事务局表示,预计“十六五”初期,北京将进入严重社会,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达到顶峰,老年人口总数可能突破1000万。 2024年,上海出生率将达到4.75‰,位居全国倒数五位。同时,上海也是中国最大、老龄化率最高的城市。到2024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77.62万人,占总人口的37.6%(这一数字同期日本约为30%)。江苏人口老龄化持续深化。到2023年底,江苏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573万人,占比18.4%,高出全国3个百分点。业内专家表示,要让东部沿海等经济发达城市的年轻人想要孩子,还需付出努力。从降低“生育硬成本”、构建“普惠社会支持体系”、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入手。最终的目标是让这些城市的年轻人,生育不再是一种焦虑的负担,而是一场充满支持和欢乐的人生旅程。东北三个省份的失业率是全国最低的。中国“最不肥沃”的地区是东北地区。 2024年,全国31个省份中,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的出生率分别排名倒数第一、第二、第三。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财经》记者,东北三省生育率持续偏低,与当地经济衰退、经济转型困难、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岗位少有关。这导致大量资金外流年轻人大量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不仅减少了当地出生人口,也加剧了老龄化问题。由于老年人口比例巨大,而生育率有限,自然会降低总体生育率。当前东北地区的生育困境及其历史经济结构也与生育政策有很大关系。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曾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所教授易宝忠分析,东北地区城镇化、工业化较早,不少从业人员在国有企业和行政计划单位,体制内人员比例较大。过去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东北地区独生子女比例在全国较高。在 pr目前,独生子女或正进入结婚生育阶段,出生率相对较低。当前,东北三省问题积累日趋严重。其中,辽宁省人口增长量位居全国第一。到2024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1295万人,占比31.2%。老年人口规模大、比重高、增长快。到2023年底,黑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35万人,占总人口的27.3%,老龄化速度位居全国第三。东北地区提高生育率的主要途径是振兴经济,创造有吸引力的发展环境。东北地区必须从根本上改善经济形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活力环境,发展新兴产业,为当地年轻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有效防止人口外流,吸引外来人口。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西部省份的“生育热情”最高,与东部地区形成鲜明对比。西部省份的“生孩子热情”更高。出生率超过8‰的省份有10个。从高到低分别是西藏、宁夏、贵州、青海、新疆、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甘肃,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和华南地区。西藏、宁夏、贵州、青海、新疆生育率位居全国前五位,形成“西部高出生率走廊”,呈现出“城镇化率低、生育率高”的特点。业内专家表示,这些省份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机构。在传统民族文化中,普遍重视家庭延续和子嗣数量,“多子多福”的观念根深蒂固。同时,这些省份城镇化率普遍较低,生活节奏缓慢,育儿成本相对较低,客观上为多生子女创造了空间。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计划生育政策也相对宽松。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024年,西藏、宁夏、新疆、云南、广西、贵州、青海、广东、北京、福建、海南等11个省份将实现自然正增长。其他省份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这些省份的出生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意味着0至14岁儿童占人口比重较高,社会总体抚养比(特别是老年人抚养比)也较高。年龄)相对较低,为社会配置了大量的劳动力。未来,西部省份有望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人口红利储备区”之一。大力的教育投入、精准的产业培育和有效的区域合作,是卡巴坦·纳·卡鲁兰这群居民在所在城镇得到良好发展、在全国劳动力市场上更具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广东生育率连续七年位居第一。出生率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广东出生率为8.89‰,出生人口113万人。连续七年位居“生育第一省份”——这一表现打破了“城镇化率越高,生育率越低”、“国家越发达,生育意愿越低”的普遍规律。王鹏向《财经》记者核实,关先生的原因是广东连续多年位居最肥沃省份第一,是有多种因素支撑的。首先,作为初步经济大省,广东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的移民,特别是青年劳动力。这些人不仅增加了广东的人口基数,也带来了更高的生育意愿和活力。其次,人口结构年轻化为广东生育潜力巨大。第三,广东传统的家庭观念、文化文化、生育文化相当深厚,非常重视家庭的建设和子女的传承。这种文化传统为婚姻、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数据显示,广东已连续18年成为全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 2023年,人口居民人数将达到127人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到2024年底,广东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8484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6.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6个百分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东莞15-59岁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81.41%,居全省第一。深圳、中山、广州、佛山也分别达到79.53%、75.44%、74.72%、74.37%,成为年轻人的城市。此外,广东的出生主力不再是本地户籍人口。到2024年,全省2962万外省人口中,16岁至59岁的劳动力比例将达到60%。育龄妇女生育能力集中,生育潜力巨大。全省近40%的出生人口是“新粤语”贡献的。广东高肥力背后生育率的提高得益于广东生育支持体系的不断完善。比如,在生育保障方面,针对流产负担重的问题,广东开始研究将符合条件的流产治疗费用纳入生育保险范围,目标是实现“零自付费用”目录费用。广东实施儿童医疗服务行动,推动全省二三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提供儿童服务。到2025年,涉足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儿童服务的比例达到90%以上。教育方面,广东增加公办学位数量,推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 2020年至2024年,广东列出“增加公办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和“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扩大学位、提高学前教育质量”。“讲质量”连续五年被列为全省十大经济问题。广东的案例证明,城镇化与低生育率的关系并不是不可逆转的“必然方程”,可以通过系统性变革来解决。提高城市生育率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进行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各地必须放弃节约战略,构建综合生态系统支撑。需要政策制定者具备跨部门协作的智慧和长期的耐心。投资创造一个让年轻家庭敢于并准备好生孩子的大社会环境 编辑 |封面图片来源 张宇飞 | 视觉中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